诸葛亮曾经预言了武则天称帝是真的吗?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。
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前世是姜子牙,姜子牙辅佐周文王、武王建立了周朝。
当初文王求贤,遇到了渭水河畔直饵垂钓的姜子牙(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的出处)。二人通过交谈,彼此欣赏,相见恨晚。
文王诚邀姜出山辅佐,并背其下山走了800步,姜子牙答应保周朝800年。当然这都是胡扯,无非说明姜子牙是个牛人罢了。
500年后,姜子牙转世春秋战国时期的孙膑,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。
二人师满下山同侍魏国,由于孙膑比庞涓聪明,庞涓嫉妒师哥的才能,于是诬陷孙膑通敌被庞涓施于膑刑(挖掉膝盖)。
后孙膑死里逃生投奔齐国,于是开始了复仇计划。由于孙膑腿瘸,打仗只能坐四轮车。最后孙膑在马陵道射杀庞涓报仇雪恨。
又过了500年后,孙膑转世诸葛亮,你看诸葛亮也是腿脚不好,打仗也是坐个四轮车让士兵推着。(以上皆为民间传说,不可当真)。
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,他为蜀国的建立,以及辅佐刘禅呕心沥血、鞠躬尽瘁。世人赞其曰:“功定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,“三分天下有其一”
诸葛亮在战争空暇时写了一本专著――《马前课》。此书和唐朝袁天罡、李淳风合著的《推背图》、明朝刘伯温的专著《烧饼歌》,一同被堪舆界视为三大奇书。
诸葛亮为什么把专著起名为《马前课》呢?
原来古代每逢行军打仗之前,都要焚香占卜一卦吉凶。诸葛亮就是用这种形式,讲述了自三国时期至“大同”社会的各和个历史时期的卦象,共有十四课。
诸葛亮在第四课预言了大唐的建立,同时预测出了武则天称帝
【第四课:十八男儿,起于太原;动则得解,日月丽天。】短短几句话,道出了大唐的建立和武则天称帝的事情。
【十八男儿,起于太原】说的是李渊太原起兵建立大唐的事。
“十八子”乃“李”字,这里指的是李渊。
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哥,(杨广的老爸杨坚是李渊的姨父)杨广当政时,封李渊为太原留守。
杨广东巡时曾在太原建了一座行宫——晋阳宫,杨广东巡后在晋阳宫留下了两名妃子,由裴寂专门负责看管。(晋阳宫监)
当时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也随父一起镇守太原,李世民早就劝父亲乘隋朝大乱夺取江山。但李渊念及和杨广有亲戚关系,所以迟迟不肯起兵反隋。
有一天,李世民求计于好朋友——晋阳县令刘文静。刘文静为李世民献上了一条妙计,那就是逼李渊造反。
刘文静的计谋是:让李世民找来晋阳宫监裴寂,作通裴的思想工作,让他出面贿赂宫里的二妃,让二妃色诱李渊。
李渊事前被刘文静等人灌醉,然后把醉醺醺的李渊送进晋阳宫。
有道是“酒不醉人人自醉,色不迷人人自迷”。李渊失去理智和杨广的二位妃子睡了。
再然后裴寂假装撞破李渊和二妃的场景。说,“你敢睡皇上的妃子,你死定了。”
李渊说你放过我吧,裴寂假装不行。
此时刘文静出场了,他对李渊说:你触犯了隋朝法律,反正逃不过一死,与其束手待毙,不如造反搏一搏,成功就不用死了,兴许还能当皇帝!
在刘文静和裴寂一唱一和软硬逼迫下,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。当然真实历史不是这样,这也是民间传说罢了,真实历史是杨广昏庸无道,奸臣当道,李渊被迫造反。
在历史上有两个幸运的皇帝,一个是兵不血刃当上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,另一个就是仅用一年造反时间就当上皇帝的李渊。
隋朝灭亡后,李渊建立了唐朝。
【动则得解,日月丽天】说的就是武则天称帝的事。
武则天是“三世代唐的人”,也就是在李世民、李治死后,她夺了儿子们的江山,武则天一共当了15年的皇帝。最后还是把江山还给了李氏后人。
武则天称帝前为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,曰:武曌,(武则天乳名武照,“曌”与“照”同音)武则天改名是为了图个吉利,寓意新人新事新气象。
“曌”是武则天称帝前造的一个字,含义是指日月凌空,普照大地。亲们来看“曌”字,不就是“日月丽天”呢?
当然,诸葛亮的《马前课》是不是真的那么灵验,大家不必当真,世上哪有能看破未来的人呢?不过是后人附会的故事罢了。
唐太宗李世民宠幸才人武氏并赐名媚娘,从此媚娘常得皇上宠幸。太宗一心欲废除太子承乾并立四子李泰为太子,但他这一举动却遭群臣非议。太宗将四子李泰迁入宫中居住,可这却让太子承乾下不来台。太史令李淳风观察天象时发现凶兆太白金星,他警醒太宗“唐三代后
宰相房玄龄劝太宗勤理朝政,太宗纳谏并将高阳公主下嫁房玄龄之子房遗爱。媚娘几次拜访徐才人探知自己为何失宠,而徐才人点拨媚娘不要总以美貌示人。徐才人见太宗依然思念媚娘,于是她劝媚娘下就御前侍女。太子承乾私养娈童,太宗盛怒欲废太子,长孙无忌怕起内
高阳公主因恋上和尚搬入草庵,她以补偿之名要父皇将媚娘转送房遗爱。太宗忆起一个乳名李武娘的官员,他怀疑太白金星之灾兆示的是他并借机将其贬为剌史出京。皇子李治因暗恋武媚娘频频进宫,但他却因媚娘是皇上宠幸过的而难以如愿。承乾为保太子位而计划弑君篡
高阳公主代李治送媚娘美玉以示爱慕,媚娘获玉后甚为欣喜。长孙无忌察得李泰欲阴谋篡位而禀报皇上,得知此事的太宗决心立李治为太子。高阳公主偷情之事败露,太宗杀和尚并逐公主永世不得进宫。李治替公主求情,太宗不允并授治君王之道。高丽犯新罗,太宗因李治
太宗回朝后病体每况愈下,而承乾的死讯对太宗来说更加雪上加霜。太宗把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,并将战功卓著的李世绩贬为都督。唐贞观二十三年,太宗李世民离开人世。李治按先帝遗诏登基,媚娘被送感业寺削发为尼。肖淑妃因受皇上专宠而觊觎后位,她怂恿
母亲身份卑微的陈王忠在皇子中居长,柳奭建议无嗣的王皇后收忠为养子。媚娘在感业寺渡日如年,她托王公公将皇上当年所赐玉佩带给皇上以表情意。媚娘托进寺烧香的高阳给皇上捎口信,最终高宗在先帝忌日来寺上香时认出了媚娘。唐高宗李治召李世绩回京并拜为宰相
高宗频频去感业寺宠幸媚娘,不久媚娘有孕后求高宗尽快将她接回宫。高阳为除长孙无忌而暗中勾结李泰和房遗爱,她欲联合朝中李姓势力废李治立昊王为帝。王皇后收媚娘在身边当侍女,她以此为条件请皇上立忠为太子。皇上为见媚娘常临幸皇后,他虽答应立忠为太子但
唐高宗下定决心颁诏册封忠为东宫太子,做为交换媚娘得以宫侍君。媚娘得皇子,媚娘之姐韩国夫人及媚娘母杨夫人侍候在侧。高宗赐媚娘父为英国公,韩国夫人、杨夫人留宫中。高阳公主谋反,她欲立昊王为帝。得宠的媚娘被封为五品昭仪,王皇后因高宗的疏远而嫉妒媚
媚娘怂恿皇上在四妃之上破例立自己为辰妃,但此事却遭长孙无忌与遂良等大臣反对。王皇后屈尊联合肖淑妃反媚娘。媚娘计划拉拢王公公,她继续怂恿皇上升王公公为四品。媚娘得知王皇后欲置自己于死地,在这时王公公告诉媚娘,要防不测只有自当皇后。王皇后以在武
高宗认定是王皇后出于嫉妒扼杀公主,他虽表明要查清真相但却不让皇后出入寝宫。王公公顺着皇上的意思查清此事,皇上逐皇后的母亲出宫。为讨武媚娘欢心,高宗封其姐为韩国夫人。朝中许敬宗上书建议册封武媚为辰妃,媚娘厚谢敬宗。敬宗唆使李义府上奏折建议皇上
媚娘激皇上废除王皇后,于是高宗宣诏废后。媚娘与李义府暗中勾结,李义府对媚娘言听计从,褚遂良以犯上被贬出京任地方都督。媚娘告韩国夫人后宫内布满陷阱杀机,韩国夫人意会。高宗执意立媚娘为后,长孙无忌、韩瑗劝谏,可李绩仍认为立后为皇上家事不必在朝上
媚娘逼皇上将韩国夫人送到宫外,而韩国夫人也应下此事。媚娘又生皇儿,皇上赐名显。长孙无忌看出皇上已成媚娘掌中之物,他决心顺其心意。皇上整日沉溺女色,媚娘以亲目照料皇上起居为名将皇上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中。媚娘改革后宫例制并裁减嫔妃,皇上虽有不满但
高宗告知李义府有人要他谨言慎行,李义府直言朝中不除长孙无忌永无宁日。媚娘求皇上立弘为太子,改年号为显庆,皇上准。媚娘以萧淑妃天言惑众为由将其杖弊,皇上知道后十分生气。韩瑗、长孙无忌查得李义府将死囚淳于氏纳为妾私并贪赃收贿,二人计划奏本弹劾。
褚遂良病死,长孙无忌又送别韩瑗,韩瑗劝无忌不可坐以待毙。许敬宗、李专府苦心罗织长孙无忌罪名,他们先以书季方谋反为名诬陷长孙无忌参与谋反。许敬宗以不能打草惊蛇为由阻止皇上亲自询问无忌,无忌谋反罪名便成定论。媚娘假传御意并勾结许敬宗代拟圣旨,将
李绩因不敢得罪武媚娘而推托身体不好,于是许敬宗和袁公瑜自行去复查长孙无忌谋反案。许敬宗收服了袁公瑜,他们再次假传诏名并赐长孙无忌自尽。媚娘劝说皇上一起外出巡查,一则体察民情,二则让百姓共睹皇上皇后仁德,显庆二年皇上皇后又巡幸洛阳。媚娘教导太
回到长安的高宗意外偶遇韩国夫人之女贺兰氏,但谁知贺兰氏却并不相信眼前之人乃当今圣上。高宗宣韩国夫人到甘露殿叙旧,他借机向韩国夫人诉说苦楚。李义府被贬入狱,许敬宗前去劝诫李义府但却遭到嘲讽。高宗表示要御驾亲征讨伐叛军,得知此事的媚娘深觉诧异。
高宗虽决心御驾亲征但却毫无胆识,于是媚娘借机劝高宗允自己垂帘听政。韩国夫人告知媚娘自己已怀有身孕,得知此事的媚娘十分气愤并怒气掌掴韩国夫人。王公公传来韩国夫人身亡的消息,这让高宗和武家人深感痛心。媚娘将狮子骢送给李弘,她希望以此训练李弘的胆
媚娘应李弘的要求欲将王皇后释放,可王皇后却因提起小公主身亡一事而被做成人彘。贺兰氏背着武后侍寝服侍高宗,此为高宗决定封贺兰氏为魏国夫人。高宗和武后设宴庆贺李绩征讨叛贼成功,可谁知这时李绩竟突然去世。朝臣以先帝之名反对高宗举办封禅大典,媚娘对
媚娘夜访上官仪的府邸询问罢朝一事,为此上官仪坦言皇家必遵守男尊女卑的古训。武家兄弟计划在家宴上用毒酒毒害媚娘,可谁知媚娘却竟毒酒赐给贺兰氏。贺兰氏之死让高宗深受打击,媚娘对此事也是十分不安。高宗因魏国夫人之死而决定废除皇后,于是他命上官仪立
代表作: 《原野》《大太监李莲英》《云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