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希希执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《大决战》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,目前仅播出两集,要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还为时过早。
《大决战》
但“管中窥豹,可见一斑”,两集内容已经很能体现高希希导演的风格,以及整部《大决战》的制作水准。
高希希导演受到央视青睐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曾执导过不少历史剧。
高希希
并且,高希希曾在挂名总导演的身份与央视合作过其他电视剧,所以此番能得到《大决战》的执导权。
01
只是到了电视剧《大决战》,高希希不再是挂名总导演,他必须亲力亲为,再加上献礼剧制作周期紧张,一些老毛病则暴露无遗。
从前两集来看,剧情节奏,细节把控,对历史的还原都秉承了“高希希”的风格。
他习惯性地把波澜壮阔的历史拍成办公室“政治”,格局不大,导致所有的演员都处在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奇怪状态,历史的厚重感也荡然无存。
唐国强
唐国强演了20多年领袖,在《大决战》中的表演第一次让人感觉到了“畏首畏尾”,尤其是面对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,气场全无,像犯了错的孩子在家长面前强装淡定;
王劲松版的蒋介石塑造得不错,尤其是在《光荣与梦想》中。
在《大决战》中,王劲松的表演也稳定输出,开篇几个镜头就把角色的复杂性、矛盾性表现出来。
王劲松
可是,高希希“自作聪明”,加上了“湖南辣椒酱”的情节。
高希希的目的很明确,一方面为了凸显蒋介石的“小肚鸡肠”。
另一方面则是引出蒋介石的一句话“汝之蜜糖,彼之砒霜”,表达两党立场不同,谈判不会有结果。
初衷很好,却有些“过犹不及”。
02
蒋介石虽是反派,但也是有点领袖气质和大格局的。他心胸再狭窄,也不可能亲自过问晚宴菜品这类小事,即使过问了,也不会因为准备了湖南辣椒酱而把无辜的女服务员怼了一顿。
王劲松
不知道王劲松老师在“训斥”女服务员这段表演中的心境如何,会不会感到有些拧巴?
如果高希希导演想通过拉低蒋介石的形象来烘托我党领袖的伟大,这种情节设计纯属画蛇添足,两位的格局差距体现在国家和人民层面上,而不是一瓶湖南辣椒酱。
刘劲
此外,其他主要角色也普遍立不起来。
总理与戴笠“斗嘴”的情节让人无语,两党谁是谁非历史早已有定论,结果给观众留下了总理“咄咄逼人”的错觉;
曹克难饰演的王若飞动辄“怒火中烧”,全然不顾“上司”在一旁,人物角色的民族大义没体现出来,倒是演出了“气急败坏”“恼羞成怒”。
曹克难主演《风筝》
说来也是奇怪,演员曹克难的表演状态一直是“怒不可遏”的样子,喜怒皆形于色,其在谍战剧《风筝》中的表演就是这种模式。
03
部分台词设计很肤浅,却故作高深,做不到电影《大决战》三部曲那样的句句斟酌、深度阐释;
几位虚构角色非但没有起到“锦上添花”的作用,相反戏份占比过大,打乱了整部剧的节奏。
整体上来看,高希希从《楚汉传奇》《新三国》里“沿袭”而来的“小格局”丝毫未变。
说白了,高希希导演和黄剑东编剧功课做得不够,对历史的理解停留在“自以为是”的阶段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虽然目前只播出了两集,但观众完全可以下结论:电视剧版《大决战》口碑不及电影版。